
股票融资融券
高纯金属的光环下怎么加杠杆炒股票,藏着一份用“注水研发”和“过剩产能”写就的招股书。
2023年,当株洲科能的高纯铟以47%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登顶行业第一时,它的招股说明书却暴露了更“亮眼”的数据:研发费用中70%-80%是材料费,职工薪酬占比不足10%——这哪是科技创新企业?分明是“买材料充研发”的会计魔术表演。
更讽刺的是,这家自称“硬科技”的企业,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仅7321万元,距离科创板8000万元门槛还差679万元,却赶在政策收紧前突击递交IPO申请。保荐机构招商证券中途“跳车”,换成了名不见经传的申港证券,留下一句官方辞令:“辅导工作安排存在分歧”。
01 外销依赖:政策利剑下的“定时炸弹”
株洲科能的海外业务像一场豪赌。近50%的收入依赖海外市场,客户名单上的三井金属、三星康宁等巨头曾是它的荣耀,如今却成了最大软肋。
2023年,一纸出口管制令让公司核心产品镓、铟被列入限制名单。后果立竿见影:境外销售额暴跌超60%,全年营收下滑10%,净利润缩水15%。公司解释称“下游客户采购谨慎”,却对政策风险轻描淡写。
汇率波动更让业绩雪上加霜。报告期内汇兑损失从盈利297万元转为亏损984万元,美元结算的海外业务成了财务“黑洞”。当公司在招股书中声称“与境外合作伙伴继续合作存在风险”时,投资者该明白:这颗炸弹的引线已经点燃。
02 研发注水:材料费堆砌的“科创门面”
科创属性是株洲科能最华丽的皇帝新衣。2020-2022年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5%,2023年进一步降至4.39%,远低于科创板企业的平均水平。
更蹊跷的是研发费用结构:材料费占比畸高达70%-80%,而行业均值仅30%;职工薪酬占比不足10%,活脱脱一副“重物轻人”的伪创新面孔。有业内人士尖锐指出:这分明是把生产成本包装成研发投入的财技表演。
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更暴露真相:2022年核心技术人员总薪酬仅97万元,人均不足25万元,在动辄百万年薪的科创圈,这点钱连个资深工程师都留不住。难怪公司只能守着镓、铟等老产品,高纯砷等新品研发多年未见突破。
03 产能困局:在过剩泥潭里“自杀式扩产”
当全球稀散金属市场深陷过剩危机时,株洲科能的扩产计划堪称魔幻现实主义。2022年全球铟产量2012吨,需求仅1800吨;镓产量844吨,消费825吨——全行业库存堆积如山。
公司却要募资5.88亿元(超过总资产一半)疯狂扩产:高纯镓产能提升88.7%,高纯铟增加21.4%。讽刺的是,其现有产能都消化不了:2023年高纯镓销量腰斩至27吨,高纯铟下滑37.8%至9.38吨。
行业龙头先导稀材曾因同样操作被否IPO,株洲科能却执意要做“接盘侠”。下游ITO靶材需求萎缩,半导体行业增速放缓,这些新增产能恐怕只能堆在仓库吃灰——用股民的钱给行业过剩买单,这算盘打得精妙。
04 财务变脸:过山车式的盈利魔术
翻开财报,株洲科能的业绩曲线堪比心电图:2022年净利润5082万元的风光,转眼变成2023年4304万元的颓势。毛利率在16.13%到13.57%间上蹿下跳,远低于行业均值19.91%。
现金流更是惊险刺激:2020-2021年净流出超7000万元,2022年勉强转正,活脱脱“赚钱靠账本,现金靠运气”。应收账款三年暴涨364%,占流动资产17.4%,下游客户稍有个风吹草动,坏账地雷就会引爆。
原材料价格波动成了最好的遮羞布。公司称采用“随行就市”定价,但当铟锭、金属镓价格下跌时,成本刚性立刻戳穿谎言——库存原料高价购入,成品只能低价甩卖,这种低效供应链管理竟被包装成“行业特性”。
05 治理隐疾:家族企业的“一言堂”游戏
股权结构暴露了另一重风险:实控人赵科峰夫妇持股61.05%,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64.01%股权。股东会成了家庭会议,董事会变身提线木偶,所谓现代企业治理在绝对控股权前不堪一击。
这种“夫妻店”模式曾让诸多上市公司栽跟头:决策随意性大、内控形同虚设、小股东权益被漠视。当科创板强调“科学治理”时,株洲科能却带着浓厚家族色彩闯关,监管问询函恐怕已在路上。
更微妙的是,公司把高毛利率归因于“原材料价格传导快”,却对其他产品线的低迷避而不谈。一旦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,这种脆弱优势可能一夜崩塌。
06 周期魔咒:半导体寒冬里的裸泳者
稀散金属行业绑在半导体和新能源的战车上,周期性魔咒如影随形。2023年全球半导体增速放缓,株洲科能立刻现出原形:营收降10.28%,净利润跌15.31%。
国内对手的扩产更让市场雪上加霜。成都中建材等企业加大产能投放,行业价格战一触即发。而公司主营的镓、铟产品占比超95%,抗风险能力堪比纸糊铠甲。
招股书豪言“国产替代机遇”,却对**2023年高纯镓销量腰斩、高纯铟骤降37.8%**的事实轻描淡写。当周期下行撞上产能过剩,这场资本盛宴可能散场得比想象中更快。
行业龙头先导稀材因产能过剩倒在了IPO路上,株洲科能却自信能成为例外。当审核机构翻开发明专利清单,发现四项发明专利两项来自受让时;当投资者看到应收账款三年激增364%时,监管问询函的尖锐问题已在路上。
科创板不是“带病闯关”的赌场。外销暴雷、研发注水、产能过剩——株洲科能IPO的资本游戏里,唯一确定的赢家,恐怕只有那家临阵换上的保荐机构申港证券。
更多细节请移步证监会网站查看株洲科能的招股书
https://static.sse.com.cn/stock/disclosure/announcement/c/202506/001874_20250626_DRDS.pdf 怎么加杠杆炒股票
上一篇:杠杆炒股可以多少倍 安徽赛富乐斯Micro-LED芯片及模组项目正式投产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股票融资融券_股票融资融券开通_按月配资按天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